2011年12月6日

在灰工廠中灑下希望的種子--杜易斯堡

(From: flickr.com , Necromundo , Creative Commons )
✍  文:林宜錦
位於德國的杜易斯堡Duisburg
在第二次大戰時曾經因為扮演德國的軍火庫工廠而繁華一時。
戰爭結束後,這個城市不但因為失去訂單逐漸淪為廢墟,
同時也由於對環境長期以來的揮霍,而得承受污土與廢水的代價。
 


 (From: commons.wikimedia.org , Johann H. Addicks  , Creative Commons )

1986年, 杜易斯堡失業率高達23% ,沒有人對它抱持希望……
杜易斯堡市政府卻提出開放國際競圖的構想,讓各種創意進來。
市政府求競圖團隊必須以六個月時間跟居民互動、集會、討論,
再提出藍圖,共同找出一個可以實現成為都會公園的可能。


(From: www.revistadearte.com  , Creative Commons )

5個國際規畫團隊競爭之下,
由在地的慕尼黑大學景觀建築系的Peter Latz教授所領導的團隊,
以 四點訴求獲得市民支持與青睞:
一.  謹慎面對工業區歷史,以其特色作為設計的依據,喚起居民的認同。
二.  讓市民全程參與,使公園成為市民共同創作與生計的園地。
三.  讓市民享有與公園同時脈動的喜悅,每完成一部份便驗收開放使用。
逐步提出部分設計案,使支出以及後續支出得以 透明且容易估算。 
(From: aedesign.wordpress.com , Amanda Hawkins  , Creative Commons )

「當它是什麼,就讓它變成什麼」Latz教 授的理念非常清晰,
廢工廠成為主題性展覽館、
廠房起重架的高牆及煤渣堆,被改造成阿爾卑斯山攀岩訓練場、
舊的煉鋼廠冷卻池,變成潛水訓練基地及水底救難訓練場、
廢墟中被當作雜草的特殊植物群相,被保留作為生態教室、
至於削掉一半鐵皮的 廠房,可以變成一個可掀式的露天音樂舞台。

(*上次世足賽出盡風頭的鐵口章魚哥就是住在這裡的博物館啦 ^___^ )

(From: flickr.com , doegox , Creative Commons )
構 築杜易斯堡景觀公園的另一個大挑戰,
就 是該如何在這片已受高度污染的土地綠化?還有什麼植物能在這裡種得活?
Latz教 授讓民眾一起在土地上撒下各種種子實驗,
因 為在這樣的土地上,努力要去種什麼,絕對是事倍功半,
但 是看它能長出什麼就比較容易了。 

 (From: aedesign.wordpress.com , Mina Akhavan  , Creative Commons)
對於污水道,Latz在河邊設置坡道,讓雨水能更有效匯集入廢河道,
使 污河慢慢自己淨化,並逐漸變成被用來澆灌周遭植物的活水。
讓 河道被淨化、復活的過程,同時被居民深刻體驗。 
(From: geo-en.hlipp.de , Tierpension Gut Kesselsberg, Creative Commons )

從規劃到施作,德國政府以計畫經費支持杜易斯 堡的居民全程參與,
此 舉不但有效地降低了當地短期的失業率,
更 因為當地人有足夠的機會習作園藝、社造、文史導覽甚至服務等相關專業。
使 得杜易斯堡完成蛻變時,同步完成了市民素養的培植。

(From: http://wikitravel.org/de/Bild:Duisburg_Salvatork.jpg , Creative Commons )

杜 伊斯堡的奇蹟,並不在於它有多少的建設經費
(事實上Latz當時是以5000萬馬克標到此案,依當時匯率約是2300萬美元)
而是在於Latz團隊的用心和在地居民的付出與努力,

(keelung,2009)
跟基隆一樣,杜易斯堡曾經歷經繁華與落寞,
但幸運的是,在杜易斯堡最灰暗的時候,
居民選擇的不是離開,而是挽起袖子與它一起解 決困境。
我 想,基隆也值得這樣被對待。

沒有留言: